在臨床工作中,頸部彩超檢查是常見項目,患者大多是無意中摸到自己的頸部長腫塊了,有時還是多個地方長了多個腫塊。近年來,關于彩色多普勒能量圖顯像及三維超聲應用于淋巴結診斷,對淺表淋巴結的診斷和鑒別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隨著彩色多普勒超聲的廣泛應用,對淋巴結的血流分析為臨床提供了更為完善的診斷信息。
有經驗的醫生馬上就猜到是淋巴結腫大,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會發現當感冒或者咽喉炎時也常常伴隨著頸部淋巴結的腫大。
淋巴結就像個勇敢的哨兵,總是堅守在人體免疫的前線,當人體受到細菌、病毒等侵犯時,哨兵們就會啟動防御反應,召集大批軍隊來剿滅外敵。
軍隊多了,局部就出現了擁擠的情況,看起來就表現為淋巴結的腫大。
說到這里,到底什么是淺表淋巴結呢?
淋巴結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分布在我們的全身,它的數目有很多,都是成群分布的。
根據分布的位置不同可以分為淺表淋巴結和深部淋巴結,我們所說的淺表淋巴結主要是指分布在頭頸部、上肢還有下肢區域的一些淋巴結。
其中,頭頸部淋巴結包括了耳前、耳后、枕部、頜下、頦下、頸前、頸后及鎖骨上淋巴結;分布在上肢的有腋窩淋巴結和滑車上淋巴結;位于下肢區域的包括腹股溝及腘窩淋巴結。
知道了淺表淋巴結的分布,我們還要熟悉淋巴結它長得怎么樣,也就是它的解剖結構。
淋巴結是一個扁圓形小體,質地柔軟,顏色灰紅,跟腎臟的結構很像。
淋巴結的大小不等,直徑通常在5-20mm之間,淋巴結的一側隆凸,另一側凹陷就是淋巴結門,和腎臟的腎門是同一個概念,也是神經、淋巴管和血管出入的地方。
淋巴結周圍的皮質區和中央的髓質區一起組成了淋巴結的實質部分。
首先,我們來看看超聲下的正常淋巴結是怎么樣的。
第一步我們要關注的是它的形態,正常淋巴結的形態是很規則的,大多呈梭形、長橢圓形或者長卵圓形;
第二步測量淋巴結的大小并計算縱橫比(L/T),就是指淋巴結最大縱徑與最大橫徑的比值,正常淋巴結的縱橫比≥2;
接下來就是觀察淋巴結門,正常淋巴結門位置居中、輪廓規整;還要注意正常淋巴結皮髓質的分界清晰,皮質厚度小于淋巴門直徑的1/2;
另外,從回聲看,正常淋巴結回聲均質,內部沒有鈣化、液化和其他異常的回聲結構;
最后,不要忘了打上彩色血流,正常淋巴結的血流信號是淋巴門型。
掌握以上幾點不僅有助于我們在超聲掃查時識別淋巴結的存在,還對患者異常淋巴結的檢出有重大意義。
請注意,上面這些點里面并不包括淋巴結的大小,其實正常淋巴結的測量值一直都是有爭議的。
因為無論任何一個界值,都能挑出毛病,所以到現在也沒有達成共識,不過有一點是共識,就是評估淋巴結的大小,是以它的最大短徑,也就是橫徑而不是最大徑,有人以橫徑>1.0cm作為淋巴結腫大的診斷標準。
這里你可能還會有疑惑,檢查發現正常淋巴結究竟要不要在報告中提到呢?如果需要提示,報告要怎么寫?
先說一說對于正常淋巴結是否需要進行提示。
我們剛才在前面說了,正常情況下,頸部、腋窩、腹股溝區都是可以查見淋巴結的,特別是頸部及腹股溝區就更加明顯了。
我們認為啊,如果患者沒有任何不適,而超聲所探及的這些淋巴結又完全符合正常淋巴結的形態,無論大小都可以不用提示,因為提示后的意義并不大,反而會讓患者更加憂慮。
當然如果遇到以下幾種情況時,就需要對查見的淋巴結進行提示,但對這些結構正常的淋巴結應該盡可能提供診斷參考意見,比如淋巴結反應性增生,這些情況有:
1、患者自己摸到淋巴結來醫院就診;
2、所探及淋巴結的周圍存在炎癥;
3、所探及淋巴結區域有明顯觸痛感;
4、患者有惡性腫瘤病史,而且所探查的淋巴結位于腫瘤的淋巴引流區域。
針對以上這類淋巴結,我們可以在超聲結論中這樣提示:某處可見淋巴結聲像:考慮反應性增生可能。
我們來總結一下這節課的內容:
淺表淋巴結主要分布在頭頸部、上肢和下肢,當我們在頸部、腋窩及腹股溝區發現有淋巴結時,不要急著下診斷。
如果觀察到淋巴結形態規則、縱橫比≥2、回聲均質,淋巴門結構好,呈淋巴門型血流,這些都是正常淋巴結的超聲表現,一般不用提示;
當情況特殊時應在報告中提示并提供診斷參考意見。
本文由大為醫療彩超機廠家為您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頸部彩超機:正常淺表淋巴結的超聲診斷:http://m.dgsy88.com/news/hynews/349.html